策杖邀朋步野垌,
三貂拾翠路瓏玲,
嵐光旖旎陽光白,
柳色婆娑草色青,
大好春山爭綺麗,
無邊金谷鬥芳馨,
是誰能繼王維筆,
來奪乾坤入畫屏。
〈貂山春色〉詩:引用自『貂山古道』碑記碑文!
[行程]
牡丹車站 - 定福十三層 - 貂山古道(無緣之墓) - 金山福德宮 - 草山戰備道 - 樹梅坪停車場 - 102公路 - 小金瓜露頭(午餐) - 大粗坑步道(舊聚落) - 猴硐車站。
《地名沿革》
〔雙溪地區〕兩大主要河川「平林溪」、「牡丹溪」匯流而成〈雙溪川〉或〈雙溪河〉;也是『雙溪』地名的由來。
『牡丹』舊稱「武丹坑」或「牡丹坑」,昔日為【台灣三金山】之一;【台灣三金山】為:瑞芳(九份),金瓜石,牡丹坑;全盛時期三金山產金量佔全台產金量95%以上。
![]() |
牡丹車站 |
《牡丹車站》
日治大正11年(1922年)9月21日設立「武丹坑」驛,民國41年12月1日起由「武丹坑」改稱「牡丹坑」站,民國53年12月1日再改為『牡丹』迄今。
![]() |
「牡丹車站」準備出發 |
![]() |
幾年沒來「牡丹車站」也變了樣 |
![]() |
牡丹國小 |
![]() |
路邊指標清楚明白 (指標上的〔雙扇蕨〕圖案是「淡蘭國家級綠道」的標誌) |
![]() |
「金字碑古道」岔路口,正在參閱步道導覽圖 |
![]() |
三貂橋~三貂親水公園旁 |
![]() |
「三貂親水公園」魚梯 |
![]() |
「牡丹溪」景觀 |
![]() |
「燦光寮古道」岔路路口指標 (指標上的〔雙扇蕨〕圖案是「淡蘭國家級綠道」的標誌) |
![]() |
貂山古道 (水泥路段) |
『貂山古道』碑記
『貂山古道』緣于日本明治三十一年(西元一八九八年)因溪流中發現砂金,繼發現金礦,自此採礦者趨之若騖,先後築造運送礦產之輕便車路, 興建礦務所醫療站等設施。此路亦成為先民來往瑞芳、九份與雙溪、牡丹從事買賣工作所必經之路。昔時行人絡繹於道, 同時亦營造出似真似幻浪漫淒美之山中傳奇--「無緣之墓」的故事。本古道全長約2700公尺,三五好友相邀漫遊於步道之中,除可鍛練身體之外, 在芳林幽古中亦可領略青山草浪之美,引發思古之情懷。而以春臨大地之際,山崖之間杜鵑鐘萼繁花盛開,美不勝收,尤值玩賞。
![]() |
〈古道探幽〉石碑 |
![]() |
〈古道探幽〉石碑 |
![]() |
〈古道探幽〉石碑 |
![]() |
樹蔭下休息好乘涼 |
![]() |
春天是「鐘萼木」花開的季節~如[貂山古道]碑文所述 |
「鐘萼木」
鐘萼木(學名:Bretschneidera sinensis)又稱伯樂樹,在台灣新北市瑞芳區猴硐稱為鐘古樹,因開花時像倒吊的鐘而得名為鐘萼木屬唯一種,只生長在中國的西南,台灣和越南。 本科植物是常綠喬木,奇數羽狀複葉,互生;花兩性,左右對稱,排成頂生、直立的總狀花序;花萼鐘狀,花瓣5,粉紅色,雄蕊8;果實為蒴果。
![]() |
貂山古道(階梯段) |
![]() |
〈礦場事務所〉遺址 |
![]() |
[無緣之墓]~大家在研究四個傳說,那一個傳說可能性比較大? |
![]() |
『貂山古道』向前行 |
![]() |
『貂山古道』上端出口旁的「牡丹山」登山口 |
![]() |
金山福德宮(廟中廟) |
![]() |
「金山福德宮」的正式名稱~〈金瓜石福德祠〉 |
![]() |
『貂山古道』石碑前,左側為「草山戰備道」 |
![]() |
〔百二崁步道〕正對「基隆山」(大肚美人山) |
![]() |
『貂山古道』石碑與「金山福德宮」 |
![]() |
無耳茶壺山 |
![]() |
「基隆山」與〈102公路〉 |
![]() |
「草山戰備道」~背景為〔無耳茶壺山〕 |
![]() |
「草山戰備道」~背景為〔無耳茶壺山〕 |
![]() |
「草山戰備道」往〔樹梅坪停車場〕~看山望海 |
![]() |
「草山戰備道」入口指標~燦光寮古道 (指標上的〔雙扇蕨〕圖案是「淡蘭國家級綠道」的標誌) |
![]() |
〔樹梅坪停車場〕旁的「樹梅坪古道」入口 |
![]() |
往《小金瓜露頭》(左上)岔路,右行往「九份」 |
《小金瓜露頭》
自1890年基隆河發現砂金以來,帶動了基隆河流域沿岸的淘金熱潮,當淘金熱不斷延燒的同時,夢想一夜致富而勇於冒險犯難的淘金客,逐漸擴大砂金淘洗區域,1893年淘金客溯基隆河到大、小粗坑溪的合流處發現該處有豐富的砂金,繼而在三貂嶺的山脈中,探得九份山的金礦露頭,也就是小金瓜。以小金瓜露頭為中心,河流以放射狀分流,而大、小粗坑溪由小金瓜西方發源,將含金的山水匯入基隆河,成為基隆河流域供金的源頭。(資料來源:黃金博物館)
![]() |
《小金瓜露頭》~洞穴 |
![]() |
《小金瓜露頭》~昔日最早發現金礦的露頭 |
![]() |
在《小金瓜露頭》休息午餐~面對「基隆山」 |
![]() |
《小金瓜露頭》路旁指標 |
![]() |
[大粗坑觀光步道]石碑~為何加「觀光」二字?...不解? |
「大粗坑聚落」
「大粗坑聚落」是因為礦業崛起而形成的聚落,礦業興盛時期整個大粗坑聚集四百多戶礦工與眷屬,因採礦消費能力強曾有『小美國』之稱,也是導演吳念真的故鄉;如今繁華落盡居民陸續遷出已成無人居住的荒村。還曾設立猴硐國小的「大山分校」述說當年礦業的興盛年代,如今也只能看著破落的房舍遙想當年的繁華。
![]() |
「大粗坑天梯」與舊聚落 |
![]() |
大粗坑天梯 |
![]() |
猴硐國小「大山分校」舊址~泡茶...遙想當年大粗坑昔日繁華的景象! |
![]() |
大山分校旁的「大德宮」供奉什麼神明? 門上橫聯藏玄機!(橫聯由右往左唸1,3,5,7...這四個字) 或看左右門聯的頭、尾字也可看得出端倪! |
「大德宮」的故事
在大山分校遇到一位大山分校畢業的鄭先生,據他所述:「大德宮」在清朝就供奉土地公,日本人統治台灣後不讓台灣人拜神明,而在對面山上建「山神廟」供大家祭拜(日本人有山神的信仰),居民也將土地公遷出大德宮找僻靜處安置土地公,年代久遠大家也都忘了!幾年前正好有通靈者路過大粗坑,告知對面山區有神靈想要搬回來,乃與通靈者一起前往尋找,迎回土地公落座大德宮。
![]() |
對面山腰的舊房舍 |
![]() |
徒手攀岩~ |
![]() |
「大粗坑觀光步道」下端入口,後方還有一道「時雨小瀑布」 |
![]() |
「金字碑古道」入口~天煌亭 |
![]() |
侯硐社區 |
![]() |
猴硐車站 |
![]() |
猴硐車站 |
![]() |
全程軌跡圖(紫色為行進軌跡;紅色虛線為步道) App: 歐樂斯地圖(Oruxmaps) 離線地圖: 台灣登山地圖(魯地圖Taiwan TOPO) |
![]() |
我的行程數據 (僅供參考!) 我共走了12.72公里;耗時6小時53分鐘(含休息、拍照、用餐、泡茶...。) |
![]() |
行程高度變化 |
[網路相簿]看更多照片請按這裡
[貂山古道、大粗坑步道](照片與短片整合的投影片)
《相關〔網誌〕連結》
↓ 請點以下連結,進入〔網誌〕參閱!↓
◎ 【淡蘭古道】
◎ 【台灣小百岳】
◎ 《台北天際線》
▲ 貂山古道、大粗坑步道(2016.05.22.)
▲ 金字碑古道 (2015.11.15.)
▲ 貂山古道、大粗坑步道(2004.10.17.)
▲ 《金字碑古道》越嶺「金瓜石、九份」 (1988.11.27.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