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治時期的【地籍三角點】與【陸測三角點】

【地籍三角點】臨時土地調查局於1901-1903年設置
日本在統治臺灣後,為了實際管理需要而在總督府設立「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」,快速地以三年時間在明治36年 (1903年) 完成基本土地測量,埋設三等三角點基石 1028 顆、圖根點基石約 2300 顆,因用途為地籍測量,故俗稱「地籍三角點」,製圖成果為~1904年「臺灣堡圖」。

《圖根點》範例~景美圳後山(圖根點無編號)




《三等三角點》範例~新店和美山(編號為國字小寫直書)



【陸測三角點】陸地測量部1909年起開始設置 臨時台灣土地調查局結束之後,由陸軍的「陸地測量部」接手於明治42年 (1909年) 開始實施數次更正式、更詳細的三角測量,埋設一等三角點、二等三角點、三等三角點基石共約 1176 顆,俗稱為「陸測三角點」,製圖成果為「臺灣地形圖」(前後發行 1:25000、1:50000 兩種)。

《一等三角點》範例~溪頭鳳凰山(一等三角點無編號)


《二等三角點》範例~劍潭山(編號為阿拉伯數字)


《三等三角點》範例~烏來拔刀爾山(編號為阿拉伯數字)




※ 其中特別值得注意的是「地籍三角點」、「陸測三角點」都有三等三角點,它們的差別在於編號的書寫方式:

地籍三等三角點: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設置(編號為國字小寫直書)
(範例:紗帽山三等三角點1021號)


陸測三等三角點:陸軍陸地測量部設置(編號為阿拉伯數字)
(範例:拉拉山三等三角點6265號)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