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從聽到侯哥說:有《土肉桂》和〈陰香〉之分後,就一直想要搞清楚,我們家山上的到底是《土肉桂》,還是〈陰香〉?即使侯哥講的很仔細,也提供了乾燥的樣本讓我比對;不過還是「似懂非懂」!
《肉桂》
《肉桂》(學名:Cinnamomum cassia,英語:Cinnamon),又稱作官桂、桂心、簡桂、玉桂、牡桂,為樟科常綠喬木,臺灣分布於海拔0~1800公尺,而海拔500~1000公尺尤其適合。還有另一品種《錫蘭肉桂》。兩種皆含有微量香豆素,攝取過多肉桂,可能引發副作用。
《錫蘭肉桂》
《錫蘭肉桂》(學名:Cinnamomum verum)是雙子葉植物樟科樟屬植物,原產斯里蘭卡,在中國廣東、海南、廣西、台灣均有栽培。其樹皮,亦稱《錫蘭肉桂》。
◎ 在歐美,英文所稱 Cinnamon 多指此類。
《土肉桂》
《土肉桂》(學名:Cinnamomum osmophloeum)為樟科樟屬的植物,是台灣的特有植物。分布在台灣,生長於海拔400米至1,500米的地區,多生於常綠闊葉林中。目前在台灣花蓮縣鳳林鎮以及南投縣中寮鄉已經有人工栽培。
《土肉桂》與同為樟屬的《陰香》(印度肉桂)外觀相似,兩者常互相混淆。《陰香》在臺被視為強勢外來種,影響原生物種生態。
《陰香》
《陰香》(學名:Cinnamomum burmannii)屬樟科,為常綠高大喬木。葉不規則對生或散生,革質,卵形至長卵形,長6-10厘米,寬2.5-4厘米;葉頂短漸尖,基部闊楔形;具明顯離基三出脈,葉柄長0.6至1.2公分。脈腋無腺體,以此與香樟區別。圓錐花序生枝頂或葉腋,花被長5毫米,內外均被毛。果卵形,長8毫米,果托齒裂,齒頂端平。
其葉可作芳香植物原料,亦可入藥(味辛,氣香,能祛風)。《陰香》的一個特殊化學型可產生天然右旋龍腦,被稱為梅片樹。《陰香》也提供木材,常在園林作綠化樹、行道樹。分布於海南,廣東、廣西、江西、浙江、福建、雲南等地。
〔陰香皮〕乃《陰香》的樹皮,又名廣東桂皮(《中國樹木分類學》、坎香草、陰草《生草藥性備要》、山肉桂、山玉桂、香膠葉《嶺南採藥錄》、膠桂、假桂枝、山桂、月桂、野玉桂、鴨母桂、香膠仔、潺桂。
《陰香》與同為樟屬的《土肉桂》外觀相似,兩者常互相混淆。
(以上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)
後來,有一次在新店奇蹟公園,我發現同時種有《陰香》及《土肉桂》,我端詳了很久...還是「霧煞煞」!
陰香 |
〈陰香〉解說牌 (別名:玉桂、印尼肉桂、印度肉桂) |
土肉桂 |
《土肉桂》解說牌 (台灣特有種) |
※ 直到看了以下短片才釋疑...
土肉桂 (細枝全株綠色) |
陰香 (細枝會因為陽光照射漸漸轉為紅褐色) |
左:陰香 右:土肉桂 (與葉片大小無關) |
左:陰香 右:土肉桂 (與葉片大小無關) |
〔侯哥〕提供的其他分辨方法:
1.聞味道:將葉片揉碎聞看有沒有肉桂的香味,有即《土肉桂》,沒有即〈陰香〉。
2.吃看看:將葉片洗淨撕一小片放嘴巴輕咬,如有肉桂香味及辣味即為《土肉桂》,如樟腦味即〈陰香〉。
葉片正面邊緣區別 (照片由侯哥分享) |
葉片背面區別 (照片由侯哥分享) |
葉脈分岔位置的差別 (照片由侯哥分享) |
葉脈分岔位置的差別 (照片由侯哥分享) |
備註:葉片如自然風乾的肉桂葉味道保存較多。(好)
用大太陽曬乾或用烤箱高溫烤乾的葉片,肉桂的香味會被蒸發很多。(肉桂香味變少!)
※ 經過以上方式比對之後,確認我們山上的『肉桂樹』,其實是《陰香》!
[溫馨提醒]:網誌內所有照片均可點選放大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