左營舊城鐵路地下化標示 |
蓮池潭風景區牌樓 |
蓮池潭與龜山 |
蓮池潭水域運動中心 |
蓮池潭 |
孔廟附近景觀 |
鴨子船進入蓮池潭的車道 (鴨子船是水陸兩用) |
掉落蓮池潭的詩語 |
蓮池潭日出 |
玄天上帝神像 |
蓮池潭上的五里亭 |
春秋閣與五里亭 |
龍虎塔 |
龍虎塔間的晨曦 |
龜山步道北門登山口 (右側鳳山縣舊城北門整修中不拍攝) |
龜山步道 |
岔路指標 |
龜山步道眺望蓮池潭與半屏山 |
左營聚落與蓮池潭解說牌 |
龜山步道與蓮池潭、半屏山 |
龜山上的碉堡與解說牌 |
龜山上的碉堡 |
碉堡上的高雄市政府圖根補點 |
碉堡在民國三十七年重建,有相當的歷史 |
龜山步道岔路 |
步道與碉堡 |
比較空曠的碉堡 |
龜山步道與解說牌 |
步道穿越給水池上方的小草原 |
龜山與步道 |
台灣自來水公司的澄清湖給水廠龜山配水池 |
龜山步道樓頂媽步道口 |
穿越草坪前往鳳山縣舊城東門 (鳳儀門) |
【鳳山縣】的雙城故事
1683年(清康熙二十二年,南明永曆三十七年),明鄭滅亡,經施琅力陳,次年四月正式設立臺灣府,隸屬於福建省,並將明鄭時期承天府、天興州、萬年州的行政區域略加調整,改為諸羅、臺灣、鳳山三縣。
清康熙23年臺灣行政劃分圖 |
【鳳山縣】設立之初,清廷決定將縣治設在興隆庄(今高雄市左營區),清廷的選址理由一是因為明鄭時期興隆庄一帶已有開發,且有龜山、蛇山做屏障,此外清初的臺灣防務著重於「海防」,故選擇較靠近海邊的興隆庄(舊城)為縣治。但隨著埤頭街(今高雄市鳳山區)的發展,及興隆庄分別在朱一貴事件(1721年)、林爽文事件(1786年)兩次陷落等因素,縣治遂遷往埤頭街。後來因為蔡牽勢力攻陷新城等事件,將軍賽沖阿提議將縣治遷回興隆庄。嘉慶十二年(1807年),嘉慶帝同意賽沖阿的提案,將縣治遷回興隆庄(舊城)。而後道光五年(1825年)整建舊城,但最後還是於道光廿七年(1847年)確定將縣治留在埤頭街的新城。
〈 清代台灣行政區的演變 〉 |
【鳳山縣】(臺灣話:Hōng-soaⁿ-koān;1684年-1895年),為臺灣在清治時期之行政區劃。【鳳山縣】是從清朝統治臺灣之初即設立的縣,並維持到清末且未改過名稱。
東門舊城牆與社區大樓 |
東門 (鳳儀門)內側 |
城門內側標示為東門 |
外側城牆與護城河 (可惜沒水!) |
東門外側標示為鳳儀門 |
鳳山縣舊城東門前的馬路 |
《雙城古道》指標 (雙城是指曾經被指定為鳳山縣縣治的左營與鳳山) |
【雙城古道】
【雙城古道】為清朝臺灣府鳳山縣舊城(今:左營)與新城(今:鳳山)之間往來之道路,當時兩城之間的聯絡道路有三條,其中以舊城東門經凹仔底、灣仔內、寶珠溝、獅頭、赤山至新城北門之間的道路最為主要,舊稱『大路』,也是現今通稱的【雙城古道】;另兩條在其北及其南,《北路》為舊城北門經新庄子、覆鼎金、林內、山仔腳、赤山至新城北門,舊稱「小路」;《南路》為舊城南門經漯仔底渡、三塊厝、大港至新城西門。經日治時期及國民政府來台後,現今部分路段已被重劃或拓寬,但仍有部分路段保存。
【雙城古道】示意圖 (地圖中「雙城」的城廓相當清楚) |
【雙城古道】解說牌 |
【雙城古道】東門路通往鳳山方向指標 |
行程關係,8KM以後改騎U-bike (如下圖) |
行程軌跡圖 |
[網路相簿]看更多照片請按這裡
[溫馨提醒]:網誌內所有照片均可點選放大!
《相關〔網誌〕連結》
↓ 請點以下連結,進入〔網誌〕參閱!↓
◎ 左營蓮池潭、龜山步道(2022.02.05.)
◎ 左營蓮池潭、龜山步道、舊城巡禮(2021.02.15.)
◎ 龜山步道、左營『鳳山縣』舊城巡禮(2018.02.21.)
◎ 左營舊城巡禮(2017.02.01.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