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大溪老街》位於桃園市大溪區的歷史聚落群,主要是指位於大溪區的和平路、中山路(日治時期稱為「新南街」)以及中央路所留存之歷史建築群。該區域因保存大量於日治時期所興建之街屋群,因而成為大溪區最具代表性之景點。
和平路老街 |
路旁的「手壓泵浦」 |
中山路老街 (新南老街) |
知名滷豆干店 |
《大溪公園》
〈大溪中正公園〉昔稱《大溪公園》,建於西元1912年,原名「大嵙崁公園」,西元1920年;隨著「大嵙崁」改名為「大溪」,也將公園更名為《大溪公園》,民國64年(西元1975年)改名為「中正公園」。臺灣設立公園始於日治時期,《大溪公園》排名第12。《大溪公園》位於「大漢溪」河階臺地上,東接〈大溪老街區〉,堪稱是「大溪街」的後花園。居高臨下之勢,不僅有極佳的視野,蓮花池、涼亭等景致,加上參天古木及茂盛花草,更吸引許多遊客前來遊憩,是頗具有歷史風味的老公園。
大溪公園眺望「大溪橋」 |
大溪公園 |
大溪公園內的「大溪相撲場」 |
大溪公園眺望崁津大橋與石門水庫大壩 |
大溪公園內的「大溪神社」舊址 |
大溪公園內的「大溪神社」舊址 |
《大溪橋》
《大溪橋》最初建於1934年,是一座竹木橋,由竹框架和分層岩石建造而成。日治時期,該橋被改建為雙孔鋼索懸索橋,全長280公尺,原為進入大溪唯一的交通要道橋梁。在附近的〈武嶺橋〉和二環路通車後,居民逐漸減少對這座橋的使用。 《大溪橋》目前僅供行人徒步,橋身採用與「大溪老街」相仿的巴洛克風格,拱門、石雕十分精緻,跨越「大漢溪」,承接瑞安路一段與「大溪老街」之間。夜晚點燈後,橋身纜索線燈亮起,充滿異國情調,也讓《大溪橋》享有「情人橋」的美稱。
大溪橋 |
大溪橋 |
《齋明寺古道》
《齋明寺古道》是昔日信徒前往「齋明寺」朝拜的必經要道,目前為大溪區河西地區三大古道其一(另二條為〈御成路古道〉、〈蟠龍崎古道〉)。石板路的石材取材於「大漢溪」,為「齋明寺」創始人李阿甲先生第四代孫江連枝先生(法號普海)聘工人鑿砌、鋪疊而成。踏上密集的石階,遙想當時信徒需渡船而來,並跪拜前行「齋明寺」的朝聖景象,頗使人有沉浸文化洗禮之感。
齋明寺古道入口 |
齋明寺古道指標 |
齋明寺古道 |
齋明寺古道 |
齋明寺古道 (齋明寺山門) |
齋明寺古道 |
齋明寺古道 |
齋明寺古道 |
齋明寺古道 |
《齋明寺》
大溪《齋明寺》,是位於大溪區員林里的觀音寺,初建於清道光末年(1840年代),原為先天道的齋堂,今為〔桃園市定古蹟〕,自1999年由法鼓山管理。
《齋明寺》是大溪最古老的禪寺。《齋明寺》寺史可追溯到清道光末年,當地農人李阿甲至浙江普陀山法雨寺出家受戒,法號性悅。回來後在此結草廬建立私人修行的佛堂,供奉請回觀世音菩薩等諸佛,取名「福份寺」。主祀觀世音菩薩。
清同治十二年(1873年),第二任住持普瑟居士(黃士琴)遷至現址,改稱「齋明堂」。日治時期(1937年),易名為《齋明寺》至今。
齋明寺 |
齋明寺 |
齋明寺 |
齋明寺 |
「齋明寺沿革」解說牌、「臺灣宗教百景」解說牌 |
行程軌跡與數據 |
[網路相簿]看更多照片請按這裡
《相關〔網誌〕連結》
↓ 請點以下連結,進入〔網誌〕參閱!↓
☆ 認識『大嵙崁』、暸解【大溪】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