〈景美〉以蟾蜍山與台北市中心為鄰,東則以景美山(仙跡岩)與木柵為界,興隆路一至三段屬景美地區,四段為木柵地區,分界點在再興中小學及馬明潭附近;南與西則分別以景美溪和新店溪跟臺北縣等鄉鎮相望。
〈景美〉地名源自「梘尾」,指瑠公圳大木梘之尾,其址約在今日舊景美橋附近,日治時期取同音,改稱為「景尾」。
1950年,景美地方士紳建議,將景尾改用較文雅的「景美」,並與木柵自台北縣深坑鄉(現新北市深坑區)獨立,成為景美鎮與木柵鄉。
1967年台北市改制為直轄市,景美鎮、木柵鄉併入台北市,改稱為景美區、木柵區。1990年,台北市行政區劃再度改制,將景美區與木柵區合併成為「文山區」。
〈景美〉名稱沿用至今,但台語至今仍讀作「景尾」,如台北捷運廣播,也可藉由台語讀音,分辨是不是景美在地人。
〈景美〉地區清朝與日治時期共有一街二庄:景尾街、興福庄(十五份庄)、萬盛庄;所以舊時景美地區的里名皆為「景」字頭,「興」字頭,「萬」字頭;連派出所也是什麼字頭里找什麼字頭的派出所,景美派出所、興隆派出所、萬盛派出所...
後來市政府在140高地,闢建大型社區《萬芳社區》,不過萬芳雖然是萬字頭,只是此「萬」非彼「萬」。
| 仙跡岩步道看101大樓 | 
| 仙跡岩步道看猴山岳 | 
| 仙跡岩步道 | 
| 蟾蜍山的陰陽山景觀 | 
| 仙跡岩廟 | 
| 仙跡岩廟 | 
| 舊時興福庄(十五份庄)的區域 | 
| 圳後山~海拔77公尺,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| 
| 圳後山~海拔77公尺,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| 
| 根抱石 | 
| 仙跡岩步道 | 
| 仙跡岩的前山步道(左)與後山步道(右) | 
| 仙跡岩新舊步道對比 (舊道是左側岩石上的石階) | 
| 仙跡岩步道 | 
| 仙跡岩看新店地區 | 
| 仙跡岩~傳說留下仙人腳印的巨岩,所以叫做「仙跡岩」 | 
| 仙跡岩步道 (楓香段) | 
| 溪子口山(景美山)~海拔142公尺,二等三角點1043號 | 
| 仙跡岩步道桐花平台與三角點 | 
| 仙跡岩步道 | 
| 仙跡岩步道 | 
| 台北市親山步道:(18)仙跡岩親山步道打印台 | 
[網路相簿]看更多照片請按這裡
《相關〔網誌〕連結》
↓ 請點以下連結,進入〔網誌〕參閱!↓
◎ 景美地名的演變「梘尾 → 景尾 → 景美」
◎ 景美【開道碑】
◎ 《台北市親山步道》
◎ 『三角點』~淺釋
◎ 日治時期的【地籍三角點】與【陸測三角點】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