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9月7日 星期日

景美〈仙跡岩步道〉連走「圳後山」、「埤腹山」 (2008.09.07.)

清乾隆年間,郭錫瑠因灌溉需要,闢建瑠公圳(大坪林段)後,築〈木梘〉導引圳水跨越「霧裡薛溪」(今景美溪),在〈木梘〉兩端分別稱為「梘頭」、「梘尾」;在「梘尾」這端形成街市,成為《梘尾街》;這是景美最早名稱『梘尾』的由來。

仙跡岩步道
仙跡岩步道
圳後山
圳後山
仙跡岩步道
從未啟用的「仙跡岩親山步道」打印台
「世新廣播電台」發射天線
埤腹山(鯉魚山)登山口
埤腹山(鯉魚山)指標
景美溪畔
景美溪畔
文山內湖「水尾福德宮」沿革志略
埤腹山(鯉魚山)步道
埤腹山(鯉魚山)的水建會隧三角007號基點
埤腹山(鯉魚山)的水建會隧三角007號基點
埤腹山(鯉魚山)的水建會隧三角007號基點
文山內湖「水尾福德宮」舊廟

[網路相簿]看更多照片請按這裡


《相關〔網誌〕連結》
↓ 請點以下連結,進入〔網誌〕參閱!↓
◎ 景美地名的演變「梘尾 → 景尾 → 景美」
◎ 景美【開道碑】
◎ 《台北市親山步道》
◎ 木柵〈內湖庄〉
◎ 『三角點』~淺釋
◎ 日治時期的【地籍三角點】與【陸測三角點】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