〈大加蚋〉,又作「大嘉臘」、「大佳蚋」、「大佳蠟」、「大加臘」,是台灣北部自清治時期至日治初期台北盆地中心的一個行政區劃,其幅員遼闊,包括今臺北市市區大部分地區:萬華區北半部,大同區、中山區大直以外區域、中正區、大安區、松山區、信義區及南港區。
![]() |
清乾隆台灣輿圖:大加臘庄(大加蚋庄) 〈 台北第一庄 〉 |
〈大加蚋〉據傳名稱來自於平埔族語中的「加蚋魚」(Kala);又傳平埔族語(Tagal)原指〔沼澤〕之義。
〈大加蚋〉之名來自平埔族語稱呼「臺北盆地」這一帶為「Ketagalan」;而「Ketagalan」依當時北部平埔語普遍慣例,Ke-音節省略不譯,而稱為〝tagalan〞〈大加蚋〉。
〈大加蚋〉為今臺北市萬華區新店溪沿岸一帶平原,原為平埔族「雷里社」或「龍匣社」生活範圍,1727年《雍正台灣輿圖》記為「大加臘社」、「雷裡社」、「了阿社」等。
![]() |
1709年(康熙48年) 陳賴章墾照 |
1904年台灣堡圖:大加蚋堡、加蚋仔庄 |
日治時期1920年廢「大加蚋堡」。將大稻埕、臺北城劃歸【臺北市】,松山及南港併入〔七星郡〕,〈大加蚋〉之名遂淡出記憶。
◎ 隨著『台北捷運萬大線』的興建,在「LG04」設立〔加蚋站〕,讓「加蚋仔」重回人們的記憶!
![]() |
台北捷運萬大線 |
![]() |
你知道「加蚋站」該怎麼唸嗎? 〔 蚋 〕字台語音唸「ㄌㄚˋ」,國語音「ㄖㄨㄟˋ」 (別說國語字典查不到喔!) |
「Ketagalan」漢人先民以閩南語音譯為〈大加蚋〉,而日本人音譯為《凱達格蘭》,日本人甚至將北部平埔族原住民統一稱為「凱達格蘭族」。所以不管〈大加蚋〉還是《凱達格蘭》指的都是同一個名稱「Ketagalan」。
簡單的說,將《凱達格蘭》省略〝凱〞字,「大加蚋」跟「達格蘭」的音譯是不是相似(差別只是一個台語音譯,一個是國語音譯)。
《相關〔網誌〕連結》
↓ 請點以下連結,進入〔網誌〕參閱!↓
◎ 台灣公路原點
◎ 【臺北大縱走】
◎ 《台北天際線》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